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性的枷锁》全新译本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著 冯涛 译 译林出版社
2023年5月,译林社隆重推出由翻译家冯涛独自译就的《人性的枷锁》全新译本,至此,这套囊括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重要代表作的文集宣告收官。
“人生三部曲”探索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
毛姆曾不止一次说过“我处于二流作家的最前列”,对自己的文学地位没有幻想。但是,马尔克斯将他列为最钟爱的作者之一,奥威尔称他是“影响我最大的现代作家,我深深地钦佩他摒除虚饰讲述故事的能力”,赛琳娜·黑斯廷斯在《毛姆传》的结尾认为他是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连自视甚高的张爱玲都坦然承认自己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毛姆在1946年写道,如果他的作品中包含某些具有长久价值的东西,那么人们会重新对他产生兴趣的。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读他,就是最好的证明。
毛姆作品以犀利的语言和对幽微人性的深刻体察而著称,其中《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更是被读者称为毛姆“人生三部曲”。《人性的枷锁》是毛姆年近四十岁时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是他最长也是个人色彩最浓重的代表作。小说中的菲利普和毛姆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他们都是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虚伪的伯父监护下成长。孤单闭塞的童年,饱受折磨的寄宿生活,给菲利普的成长埋下了自卑、敏感的种子。而他步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重重挫折。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经过漫长自苦的蜕变,主人公才明白,这世间最罕见的就是所谓“正常”。每个人都有他的缺陷。通过对菲利普成长过程的描写,毛姆也一定程度地疗愈了自己。
如果说《人性的枷锁》是一部坦诚的向内而行的梳理自我之作,那么《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无疑是毛姆探索自我价值、存在的意义等人生终极问题的个人答卷。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舍弃了循规蹈矩的幸福,因为他的血液里总在渴望一种更为狂野的人生道路。如果说六便士代表的是井然有序的现实生活,那么月亮代表的是什么?毛姆在小说里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触动读者去思考:如果说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那么是不是只有不断失去才能通向自由?
“人生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刀锋》,这本书被誉为毛姆晚年成熟之作,凝结了作家对人生的全部思考。它不仅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交锋,更是一部人生启示录。“刀锋”一词出自印度古经典《羯陀奥义书》:“利刃锋缘尤难攀越;智者辄谓得救之路乃艰途也。”主人公拉里参加一战后平安归来,战争没有摧残他的躯体,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精神。他最好的朋友为了救他而身亡,这件事让他无法释怀,产生对终极事物的思考和渴望。于是这个年轻人开始“游荡”。他去图书馆苦读,去煤矿挖煤……最后看似机缘巧合又像是命中注定去了印度。
和清心寡欲的拉里相比,不少读者可能会觉得小说中的艾略特更为熟悉,因为浑身世俗缺点的艾略特太像当下的很多人,是追名逐利的另一个极端。在《刀锋》中,毛姆让我们看见对世间名利的“痴”在艾略特心中扎根怎样深,看见他被名利所驱役的一生是多么可悲;而摆脱了物质羁绊的拉里,又是怎样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在喧嚣嘈杂的人世间保持着自己的清醒和心灵的安宁。
关于爱情、觉醒、责任、救赎
无论是《刀锋》中反对物欲、弃绝尘世的拉里,还是《月亮与六便士》中抛妻弃子、远遁海岛的斯特里克兰,都呈现了毛姆笔下人物寻求解脱又尘缘难解的矛盾性。与毛姆的“人生三部曲”相比,他的《寻欢作乐》和《面纱》探讨的则是关于爱情、觉醒、责任、救赎等主题。毛姆曾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寻欢作乐》是他本人最得意与最喜爱的一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他一改以往作品中对女性的偏见,以爱慕者的身份来追忆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并点缀以许多文艺圈中的八卦爆料。小说没有高尚的圣人,也没有深奥的哲理。但是这里有才华平庸却热情洋溢的年轻人,有处处留情却不失善良坦诚的女人,有洞察人性、看穿一切的老作家,有文艺圈中人性交错的韵事逸闻。这是毛姆对心中女神的巅峰献礼。
与《寻欢作乐》相比,《面纱》则显得沉重得多。“我对你根本没有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庸俗不堪,但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但我爱你。”沃尔特的这段告白,几乎像《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那段宣言一样令人动容。《面纱》是毛姆在1919年至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创作的,小说的扉页上写着雪莱的一句诗:“……那华美的面纱,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这句诗揭示了这部小说的主题。它讲述的是传统束缚下女性的精神独立之路,更是社会的重重迷障中,每一个人的灵性觉醒旅程。这些主题置之今日,依然有其鲜活的生命力。
他冷眼旁观,笔下的人物各有面目
除了上述这五部代表作,“毛姆精选集”还收入了《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从毛姆所著的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中精心遴选二十三篇,引领读者去感受这位雅俗共赏的小说巨匠笔下的世间风景。在毛姆的笔下,世俗男女在一幕幕人间短剧中出演了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拥有超豪华的译者阵容,包括陆谷孙、冯亦代、傅惟慈、冯涛、黄昱宁、小二等。王安忆曾这样点评道:“我觉得《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翻译得非常好,如果找一个生手来翻译,他恐怕领会不了毛姆的细致和风格。毛姆的风格非常坦荡,不搞任何的玄虚,这是需要底气才能做到的。”
“毛姆精选集”这套书的译者大多数是中青年译者,他们年富力强,翻译经验丰富。《人性的枷锁》译者冯涛认为,《人性的枷锁》是毛姆无比真诚地探索个体的终极价值和精神的终极出路的第一次尝试,此后便成为他文学创作的一个母题,也奠定了他一生创作的基调和主题。“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人生在世,到底该怎么活下去?这是《人性的枷锁》的核心问题。
综而观之,这套“毛姆精选集”中无论是文采斐然、精心雕琢的冯涛《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译本,还是对文字要求精准得近乎苛刻的李晖《刀锋》译本,抑或是淡雅中国风的解村《面纱》译本,都为我们走进毛姆笔下的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也许有人诟病毛姆的小说里技巧性、创新性的东西太少,但这恰恰是他的魅力所在,每个人都能从书中读到自己。人们常说毛姆是犀利的,言辞犀利是一把双刃剑,带着这种感觉写出的文字,在嘲讽他人的时候往往不知克制,难免让人觉得浅陋。但是毛姆并非如此,他是带着极大的同理心,去敏锐观察,去真诚抚慰。他冷眼旁观,笔下的人物各有面目。他对人世怀着无限兴趣,笔下的世界处处动人。
(作者为译林出版社副编审,“毛姆精选集”责任编辑)